比大營,比大贏?比到最後是誰贏?(完結篇)
在一片船舶噸位過剩聲中.中海(CSCL)又訂購了11艘20000teu的超大型貨櫃,同時:
(1)中國國務院已批准中國兩大航運央企中遠(COSCO)與中海(CSCL)的合併案.
(2)CMA-CGM併購了新加坡的NOL/APL
另外據Kris Kosmala的分析:
(3)去年德國的Hapag-Lloyd AG 與智利的CSAV聯盟
(4)韓國的Hyundai與Hanginy在經濟規模與效率上也將面臨合併的抉擇.
(5)在日本,MOL獨大,NYK與K-Line則太小且地區化,如不合併也難參與全球性的競爭.
尤其是航運界在一片不看好的2016與2017年,國際性法規之實施導致營運成本之增加及要命的噸位過剩,另一方面運費又直直落的情況下,合併與出售成了船東門少數趨吉避凶的選擇.
再往下推,在中國的"國家代表隊"挾央企的"國庫"與"一帶一路"的強力政策推動之下,這是一場"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"與"資本主義"之間的大對決,國際航運中的亞歐線與亞洲區航線關係著中國"一帶一路"的布局與成敗,是這場梭哈中最後的"叫價".